这是来自于德国莱比锡的一间新能源房屋,由德国ST工作室结合现代风格和无源之家标准设计而成。
房屋有大大的落地窗,在采光上做得非常好。
近日,一群来自挪威的建筑师带着他们多年的探索经验与广州的建筑师们坐到了一起,试图通过思想的交流、文化的碰撞,一起发现广州乃至中国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向与理念典范。
建筑节能,“无源房”可作标杆
来自挪威尼尔斯托普建筑设计事务所副首席执行官奥义文·内斯兰首先分享了一个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相对陌生的概念——无源房:每年最大供暖热负荷为每平方米15千瓦小时的建筑。
"无源房”的技术发起于德国,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当下,建设“无源房”的热潮正在欧洲,特别是中欧地区兴起,美国亦建立起了相应的研发机构。
“有很多方法定义建筑的可持续性,其中‘无源房’是一种标志。” 奥义文·内斯兰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无源房”已经正式成为挪威的一种法定要求,所有在挪威规划建设的建筑必须达到“无源房”的节能标准。
为此,挪威思诺海塔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凯·贾斯丁举例他们在挪威的“能源屋”项目阐述了“无源房”的优势:以现有办公楼的改造为例,在改造初期关注建筑过去的能源耗损情况;之后通过将建筑改造为“无源房”,实现每年节省下来的能源逐渐积累最终抵消过去的耗损,将负变为正。
总结“无源房”的设计要点,奥义文·内斯兰表示,对建筑窗户区域的重点考虑、建筑的有效遮阳、尽量简短管道路线以及绝缘的管道材料等都十分重要。“挪威的建筑能耗主要在于供暖,而广州更多的能耗则用于制冷上。”他对此反复强调表示,尽管广州与挪威的气候不同,但在建筑设计时,绝缘厚度依然应该是一个重点关注的参数,绝缘做得越厚越好。
此外,凯·贾斯丁补充表示,建筑的空间规划、建筑外立面的选择,例如对太阳能光伏板的使用,以及自然通风系统与建筑室内空间的有效结合等都是“无源房”设计的关注要点。
标准制定,“量化指标”可作参考
针对挪威建筑师分享的“无源房”案例,天萌中国建筑设计机构总建筑师陈宏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中国也有很多建筑被称为绿色建筑,我们也确实在建筑节能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实践。但问题是,当建筑建成以后,我们并不知道它是否真的节能了,还是说这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实际的数据可供验证。”
“挪威针对‘无源房’制定的法规,明确提出了一年的期限。在这一年中,必须对新建成的建筑进行能耗监测,最终证明建筑的节能情况能够达到挪威相关法规里每一项能耗指标要求。” 奥义文·内斯兰对此表示,如果监测结果显示建筑没有满足节能指标的要求,那么这栋建筑就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去改变和调整,以确保它最终的运营效果。”
“我们的建筑节能标准,必须要有量化指标,必须要测量验证,才能确保建筑最终的节能效果达标。”总结经验,奥义文·内斯兰说道。
设计理念,“以自然为本”
当然,无论是绿色建筑或是“无源房”,在关注建筑节能同时,也必须关注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和经济的可持续。
在此方面,凯·贾斯丁分享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北欧国家,人和自然的关系长久以来都是非常紧密的,自然对于我们来讲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做建筑的时候,是在自然的大环境中将新的东西加进去,把新的建筑放在历史悠久的景观、历史悠久的山脉里,要确保能让建筑融入其中,确保它能够‘万古长青’,而不是以一种非常不自然的方式把自己硬插进去。”
在凯·贾斯丁看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际上,当下很多设计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认为人高高在上,中间是技术,最下面才是自然,探索的是如何通过技术将人与自然结合在一起。“对我而言,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设计理念。现在我们能看到,世界越来越复杂,自然也越来越复杂,然而自然的复杂并不是人能够定义的,比如说气候变化,尽管我们否认这一问题,但是它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
与凯·贾斯丁观点类似,吉拉尔迪+海尔斯顿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执行官依达·安德森也表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当我们在做建筑的时候,要确保处理好建筑所在的大环境,思考如何让建筑同它的周围情景相辅相成,考察外部环境能否支持建筑的内部发展;要关注周围的人如何感知这栋建筑,他们如何使用景观等等。”她认为,建筑和景观等所有的问题,应该在建筑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产生作用、发挥影响。
定义:
每年最大供暖热负荷为每平方米15千瓦小时。
目前,建设无源房屋的热潮正在欧洲特别是中欧兴起,美国亦已建立相应研发机构。德国无源房屋技术研究已近20年,相比而言,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
溯源:
“无源房”的技术发起于德国,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技术日臻成熟,已建造无源房屋住宅、公共建筑等约8000余幢。
发展:
当下,建设“无源房”的热潮正在欧洲,特别是中欧地区兴起,美国亦建立起了相应的研发机构。从2014年开始,“无源房”已经正式成为挪威的一种法定要求,所有在挪威规划建设的建筑必须达到“无源房”的节能标准。
优势:
以现有办公楼的改造为例,在改造初期关注建筑过去的能源耗损情况;之后通过将建筑改造为“无源房”,实现每年节省下来的能源逐渐积累最终抵消过去的耗损,将负变为正。
要点:
对建筑窗户区域的重点考虑、建筑的有效遮阳、尽量简短管道路线以及绝缘的管道材料等都十分重要。“挪威的建筑能耗主要在于供暖,而广州更多的能耗则用于制冷上。”尽管广州与挪威的气候不同,但在建筑设计时,绝缘厚度依然应该是一个重点关注的参数,绝缘做得越厚越好。
此外,建筑的空间规划、建筑外立面的选择,例如对太阳能光伏板的使用,以及自然通风系统与建筑室内空间的有效结合等都是“无源房”设计的关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