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展绿色建筑 推进建筑节能 建设美丽六安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六安市住房城乡建委积极响应、狠抓落实,把推广绿色建筑作为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做好建筑节能,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有效保障。为此,我市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改善建筑功能为目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筑应用为龙头,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强化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为严格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六安市初步建立了设计审查、施工管理、备案验收等闭合式管理制度。目前,全市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执行率100%,施工执行率达到98.6%以上。全市累计建成节能建筑约3324万平方米,形成节能能力约127.97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2.72万吨。为加快推广绿色新型建材,我市在城市规划区建设工程开展“禁实(实心砖)限粘(粘土砖)”、“禁现(现场搅拌)”工作,新型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砂浆)应用比例逐年提高。六安市城区、霍山县先后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实施示范项目60项,约313万平方米。
六安市的绿色建筑推广工作始于2013年,前期以试点示范推广为主。2013年4月,六安市住建委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城乡规划局4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实施意见》,积极在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项目中试点示范。目前,已有市人民医院河西分院、金寨大别山职业技术学院等4个项目获得省级示范工程称号,示范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
为加快绿色建筑推广步伐,2014年8月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六安市绿色建筑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对这项工作作出了专门部署和要求。提出到2015年末,全市新建绿色建筑6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6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全市20%的城镇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到2017年末,全市30%的城镇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工作目标。
明确要求在政府投资的医院、学校、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建筑项目及单体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年度招拍挂土地总面积中确定不少于20%的房地产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建造,并在土地出让、规划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要求。
在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相关内容,未审查通过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文件还要求财政、税务、金融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省有关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对绿色建筑项目的消费贷款利率可下浮0.5%、开发贷款利率可下浮1%,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实行激励和奖补政策。
江苏:明年起江苏新建建筑都能防霾
明年起,江苏新建住宅将必须防霾,高层建筑也将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上周召开的第七届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上,江苏省住建厅发布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全省所有城镇新建建筑都得严格按上述标准进行“绿色设计”。
防霾门窗成为绿色建筑标配
2008年,江苏只规定新建12层及以下住宅和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必须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但未明确规定使用比例,对高层建筑也没有要求。此次标准要求所有新建居住建筑均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其中12层及12层以下的居住建筑,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的住户比例不低于60%;12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户数比例不低于30%。
面对日益严峻的“抗霾战”,《标准》也开始考虑带领购房者逃避“霾”伏。新标准就新建建筑抵御雾霾做了具体规定: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减少建筑本身对雾霾天的贡献;建筑的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安装空气过滤装置;采用气密性优越的门窗,抵挡雾霾天对室内空气的影响等等。
“气密性优越的门窗在玻璃材质、型材、五金配件、工艺、尺寸等方面都比较精密。”江苏宜润建筑改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告诉记者,项目施工过程中,政府都会进行审核,包括门窗等细节问题,验收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30%的建筑能耗是通过门窗散失的,推广节能门窗能大幅降低建筑能耗,提高门窗的采风、隔音与隔热性能。”张毅还提醒购房者,执行新的“绿色设计”之后,雾霾是难以进入室内了,但是其代价是不能打开门窗通风,这就需要开发商在设计时加入过滤空气污染的新风系统。
广东:深圳176个项目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深圳市住建局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深圳累计已有176个项目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2012、2013年深圳连续两年成为全国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建设规模也占到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深圳在绿色建筑上获得了N个第一:去年投入使用的龙悦居,是全国首个高星级的绿色保障性住房;建科大楼、华侨城体育中心、南海意库等3个项目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T3航站楼是全国最大的绿色空港……同时,深圳目前是国内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最大和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绿色建筑创新奖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标准建设:行业标准也借鉴深圳经验
“深圳在建筑的节能标准和绿色标准方面,在全国都相对领先。甚至一些全国性的行业标准也借鉴了深圳的经验。”从2001年起,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参与了深圳及国家的多项相关文件的编制,其相关专家11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1年左右,深圳开始组织编制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编制组做了很多实地调研,比如入户统计电表、能耗单等等。当时,国家也开始编制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现深圳编制组上报给国家的很多材料都是急需的,于是组织深圳编制组上京,并吸纳了深圳规范的部分内容。2003年10月31日,深圳规范和国家标准同时开始实施。“这是不多见的,一般都是全国行业标准先出,地方再出细则。”
2006年,深圳又在全国最早出台建筑节能条例,其中有很多创新措施,不少内容被各地借鉴,比如深圳规定12层以下楼房都要建设太阳能系统等。2013年8月20日,《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开始施行,深圳在全国率先以政府立法的形式要求新建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甘肃:兰州市取得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奖励资金
11月16日,记者从兰州市建设局获悉,目前我市已取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4项,已通过市级审核并报省绿标办评审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8个。同时,兰州市建设局对已取得设计评价标识的4个项目申请省级专项资金并获得批准,成为省内首批获得省级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的城市,目前资金已拨付项目单位。
据了解,2014年是兰州市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开局之年,为做好此项工作,市建设局根据省上精神和市上要求,制定了《兰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同时省建设厅也下达了取得项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目标任务,并对取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给予绿色建筑专项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