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全面铺开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和标准化信息网 )
绿色建材、雨水收集利用、生态护坡……这些在公共建筑中已经全面推开的绿色节能技术和产品,如今在重庆的普通住宅小区里也开始广泛运用。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在全市范围推广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成为普通市民选房时更看重的标准。
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礼嘉片区的龙湖悠山庭院是重庆首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这里采用草坪+乔木+灌木+花草绿化模式,绿化率达到60%。立体式景观不仅可以净化小区的空气环境,还可以调节局部温度。
为全面推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重庆出台一系列税费优惠鼓励政策,同时绿色建筑材料和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在规模化、市场化的影响下,增量成本被有效控制在10元/平方米以内,也使得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全面开花。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建成绿色生态住宅小区145个近4000万平方米。
地处重庆江北区石马河片区的国奥村小区是重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包括热回收式空气源热泵空调、光导管自然采光系统、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等多项绿色建筑工艺运用其中,整体节能效果也大幅提升。据统计,小区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生活污水约2700吨;热回收式空气源热泵空调可使每户年节电约1570度,减排二氧化碳500公斤,折合节省约标煤193公斤;光导管自然采光系统和自发光标识导向系统完全利用太阳光,节能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中所有的住宅建筑工艺堪比“保温瓶”,外墙采用的是膨胀聚苯木板保温系统;窗户采用的是中空玻璃加断桥铝合金;顶层处理中加入了挤塑聚苯板。上述材料隔热性能优越,可以提高供暖制冷效率,能耗较低。
江苏: 南通严格落实建筑能效测评
(来源:《中国建设报》 )
为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监管体系,日前,江苏省南通市城乡建设局召开了全市建筑能效测评工作推进会,对建筑能效测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会议介绍了建筑能效测评的概念、目的和意义,宣讲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相关政策规范。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提高认识,加强宣贯,增强建筑节能时不我待的意识;各责任主体要各司其职,抓好落实,稳步推进能效测评工作的开展;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有关职能处室要协同配合,严格把关,确保测评项目应测尽测。按照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文件规定,建筑能效测评达到设计要求是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进行建筑能效测评的建筑工程项目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l 山东:东营公建能耗数据实时上传
(来源:《中国建设报》http://www.mohurd.gov.cn/dfxx/201409/t20140926_219172.html )
2014年,省下达给我市节能改造任务120万平方米,目前已通过专家评估立项111.4万平方米。
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了《淄博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淄博市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规和文件,同时,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将节能改造任务分解给各个区县和有关单位。
抓住关键环节。组织既有建筑存量、分布、年代、结构、能耗、产权等情况摸底调查,建立起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库。建立了国家、地方政府、节能改造主体、用户等合理分担节能改造资金的筹措机制,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和社会投入节能改造资金已达1亿多元。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广节能改造、供热计量和居住环境整治“三位一体”改造模式。
加强监督指导。对节能改造立项项目建立了信息台账,对施工中的节能改造项目跟踪检查指导,及时解决节能改造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对节能改造项目进度和问题适时进行全市通报。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探索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新途径
(来源: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水污染物减排的主力军,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推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减排与节能融为一体,可真正实现节约能源与污染减排的双赢。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努力探索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新途径,9月19日上午,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贸促会举办了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发展分布式光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主题的论坛,邀请了省内规模较大的水务企业、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扬州市洁源光伏发电公司以及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论坛。
参加论坛的同志分别从分布式光伏政策、污水处理行业清洁能源发电、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业务、城镇污水处理厂推行分布式光伏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污水处理企业重点关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资成本和收益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共商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污水处理企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论坛还就建设领域污水处理行业节能减排创新发展趋势和方式达成初步共识。
山东:调研建筑节能条例执行情况
(来源:《中国建设报》 )
近日,山东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对《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赴淄博、潍坊、德州、菏泽4市,与市住房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财政、规划、市政公用(城市管理)等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城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建筑节能项目施工现场及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山东以“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为主线,切实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建筑节能。
一是大力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自今年起,全省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机关办公建筑、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去年启动4个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威海经济开发区东部滨海新城等8个省级示范区,补助标准由1000万元增加至2000万元,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单体项目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新增绿色建筑标识项目46个、建筑面积655万余平方米。
二是积极开展省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创建。省级财政列支支持资金6000万元,首批选定试点示范项目11个,并全部列入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科技计划,数量居各省区首位。
三是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针对县级市(县)相对滞后的实际,在东营市垦利县召开全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场观摩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着力县级节能改造工作实现整体突破。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落实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1789.67万平方米,完成120.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7.67万平方米。
四是着力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公共建筑能耗监管平台建设,省及17市监管平台全部建立,并在全国各省率先实现部、省、市三级联网。15所高校被批准为全国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示范试点单位,开展省级节约型校园、医院创建工作,37家高校、医院列为省级示范。
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调整设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安排4亿元资金,并从省级新型墙材专项基金中列支5000万元,加大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