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了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等6部门制订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简称《三年计划》)。《三年计划》明确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有效推进本市建筑绿色化的发展体系和技术路线,实现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新建建筑绿色、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取得显著进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位于全国领先。
绿色建筑一星起步
根据《三年计划》,“绿色一星”只是未来上海新建民用建筑的“起步价”,在长宁虹桥、黄浦外滩滨江、徐汇滨江、奉贤南桥新城、崇明县、虹桥商务区、临港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全市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以及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六个“重点功能区”内,新建民用建筑按建筑面积算至少50%要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此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也要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据悉,该规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三年计划》在推广新建装配式建筑方面,要求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4年不少于25%、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构配件生产企业等市场准入管理,完善装配式建筑监管体系。同时,结合装配式住宅项目落地,同步推行住宅全装修,除独立式、联排式住宅外,装配式商品住宅和公共租赁住宅全部实施全装修。
三年完成700万公建改造
按照《三年计划》,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到2015年底上海将基本建成覆盖本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健全和完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机制。力争至2016年底,三年累计完成70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其中,改造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0%及以上的达到400万平方米。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因地制宜改善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加快研究制定公共建筑超限额用能(用电)惩罚性电价政策,完善并严格节能执法监察制度,形成有效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机制。
同时,《三年计划》还要求,加快配套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进建筑废弃物减排和资源利用。
上海目前总体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在需求十分迫切。为确保三年目标实现,上海市将强化政策激励机制,对符合示范要求的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市级财政给予60元/平方米的资金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600万元。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示范项目,除中央财政补贴外,市级财政再给予20元/平方米配套资金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该项目改造投资额的50%。
福建:厦门买3星级绿色住宅返还4成契税 细则正在制定中
(来源:厦门日报)
购买绿色建筑商品房的业主,可以获得契税返还。近日,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接听市长专线,解读《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绿色建筑不但节能 还能让购房者省钱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都能做到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购买绿色建筑商品房的业主们,不但能大幅减少水电开支,如今还能获得契税返还,返还额度则和绿色建筑的星级评定相关。
据介绍,绿色建筑的评定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设计阶段,授予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二是交付使用一年后,授予绿色建筑运营标识。
业主能获得契税返还的前提,是所购建筑要取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一旦所购住宅取得相应的绿色建筑运营标识,业主就能获得相当可观的契税返还。
购买二星级绿色建筑商品房的业主,能获得20%的契税返还。购买三星级绿色建筑商品房的业主,能获得40%的契税返还。购买一星级绿色建筑商品房的业主,不能获得契税返还。
绿色建筑运营标识 我市尚无住宅取得
我市对于鼓励建设、消费绿色建筑方面的投入,未来5年将不少于8000万元。林树枝表示,这样可以通过购房者来倒逼开发商积极申请绿色建筑运营标识,有利于绿色建筑的落实,而且,绿色建筑建设单位也能获得不少奖励。
目前,我市只有湖里万达获得了一星级的绿色建筑运营标识,尚没有住宅类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
契税返还的详细业务流程和细则,市建设与管理局正在编制中。
广东:深圳大力推进绿色建筑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有生命、会呼吸”的绿色低碳建筑在深圳将越来越普遍。从近日召开的深圳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会议上获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将建成500个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筑总面积不低于4000万平方米。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同时将全面推进。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通风、照明等系统的节能改造是重点之一,到“十二五”期末,改造面积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政府将发挥带头作用,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将完成绿色改造。深圳市还将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十二五”期间,新增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新增既有建筑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也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一系列绿色发展行动的重要内容。
此外,深圳市还将推进绿色城区、绿色社区建设,努力打造绿色城市;推进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通过建立并激活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到“十二五”期末完成900栋建筑上线交易。
河南:汝州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步伐
(来源:中国建设报 )
为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近日,河南省汝州市政府出台了《汝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按照《方案》,汝州市将以绿色建筑项目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全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跨越,助力生态文明汝州建设。
根据《方案》,自2014年起,汝州市新建保障性住房等各类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达到98%以上。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应用,新增太阳能光热利用建筑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浅层地热能利用达到10万平方米。到2015年,全市新型墙材产能达到15亿标块,应用率达到98%以上。全市城镇新建建筑5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海南:太阳能应用逐步拓宽
(来源:中国建设报)
拥有优越光照条件的海南,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应用领域逐步拓宽。据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底,海南省各市县 地区 已施工报建的含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项目建筑面积约达3000万平方米,已建成约1000万平方米。海南省已启动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今年将完成太阳能热水系统规模化应用693万平方米。
“十一五”以来,海南省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3个推进太阳能热水器规模化应用的政府文件,极大地引导和调动了社会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积极性。近年来,海南省共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8亿元,用于太阳能建筑应用示范,支持了一批太阳能应用示范项目。自2010年开始,海南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引导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了海南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规模化应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海南省太阳能热利用还逐步拓展到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海盐干燥等应用领域,建成一批相关的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