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近日发布《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规划》提出,2014年下半年起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其中,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长宁虹桥地区、黄浦外滩滨江地区、徐汇滨江地区、奉贤南桥新城、崇明县、虹桥商务区、临港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六大重点功能区域(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内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建民用建筑的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50%。
《规划》要求,新建装配式建筑方面,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4年不少于25%;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进一步提高。
此外,根据《规划》,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基本建成覆盖本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健全和完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机制。力争至2016年底,三年累计完成70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其中,改造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0%及以上的达到400万平方米。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因地制宜改善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水平。
四川:7月1日起成都市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来源:四川在线)
由成都市建委、市规划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我市新建民用建筑工程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从7月1日开始施行,明确成都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将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在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要求方面,《通知》明确从今年7月1日起,成都市新出让土地取得土地出让合同或已具有土地出让合同但新取得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的保障性住房、养老院、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基础配套设施及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执行国家、四川省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以及《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
《通知》要求方案报批文件应明确绿色建筑的目标。初步设计说明中应设绿色建筑专篇,其中应包括项目的绿色建筑目标,设计采用的绿色建筑手段和技术、投资估算等;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设绿色建筑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分专业进行说明,并应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对未按照绿色建筑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项目,相关部门不予办理规划许可。
新疆:乌鲁木齐市启动绿色建筑标准编制工作
(来源:亚心网)
从乌鲁木齐市建委了解到,日前,乌鲁木齐组织开展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通过审查,并被列入今年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制定计划。
今年起,乌鲁木齐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据乌鲁木齐市建委介绍,《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将在现有绿色建筑就评价体系和技术标准构架基础上,细化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与低碳规划指标体系有机结合。
据了解,该标准计划于2015年发布实施,接下来乌市将开展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评价标准等标准的研究,通过逐步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来规范绿色建筑工程应用。
陕西:西安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节选)
(来源:三秦都市报 )
1、大力创建绿色建筑。下列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政府财政性投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
——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
——国家、省、市绿色生态示范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的新建居住小区和学生公寓;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
2、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改造公共建筑,对改造项目按节能量予以奖励,到“十二五”末,公共机构集中供热收费计量比例达到100%,高效节能灯使用率达到100%,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100%。4、推进建筑外围护结构及供热分户计量改造。既有建筑以外围护结构、供热分户计量、供热管网热平衡节能改造为重点,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外围护节能标准要求和集中供热区域内不符合分户计量及调控要求的既有居住建筑、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单体大于2万平方米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逐年进行改造,完成改造的建筑供热必须实行分户计量,实现计量收费。到“十二五”末,完成老旧供热管网改造50公里。
3、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认真执行《西安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编制完成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范、太阳能光伏路灯照明应用技术规范,地源热泵应用技术规范等一批清洁能源应用技术规范,为城市治污减霾减轻压力。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创建一批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污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到“十二五”末,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800万平方米以上。
4、深化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机制。建立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为主的能源统计、分析、诊断、评价体系,每年完成40栋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
5、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推广。开展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编制重点技术推广目录;推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太阳能光热、光伏、高效空调、热泵、隔音、雨水收集、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再生水规模化利用等成熟技术,普及高效节能照明、风机、水泵、热水器及节水器具等节能产品及系统2.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广防火隔热、御寒性能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研发与建筑同寿命的建筑材料,大力支持烧结空心用品、加气混凝土用品、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墙体材料、一体化屋面、低辐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等新型墙体和屋面节能材料的发展,到“十二五”末,淘汰圆型孔洞烧结砖和多孔砖。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到“十二五”末,新建、改扩建建筑使用标准抗压强度60兆帕以上混凝土用量达到10%;屈服强度400兆帕以上热轧带肋钢筋用量达到45%。
宁夏:银川市建设智慧城市开启大数据时代
(来源:新民网)
28日,银川智慧城市研究院暨中兴(银川)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揭牌仪式、银川中兴大数据中心建设启动仪式在宁夏银川市举行。这标志着银川市在培育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业态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2012年,国家住建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城市90个。2013年启动第二批103个试点城市,银川市位列其中。
作为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银川市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思路上,选择有实力的合作方共同打造智慧银川,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资金缺乏、智慧度不高等难题。
银川市政府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注资成立中兴(银川)智慧产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 “智慧城市”。从商业模式上看,智慧银川建设率先引入了财政部主推的PPP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投融资体系,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破解资金难题,实现政府、企业互利共赢。
据介绍,智慧银川建设将最大限度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全覆盖、跨部门共享,提高政府行政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水平。
智慧银川还将构建“一云、一网、一图”网络架构,即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全城8000G全光网络、城市空间地理GIS系统,依据政府、企业、个人需求,超宽带安全网络自动适配,大数据业务云端快速生成,城市空间地理三维图形化直观展示,实现智慧银川的全景展现。
在项目建设上,智慧银川将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4G城市网、平安城市、智慧环保等项目,打造名副其实的智慧城市,并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发展,衍生出新的产业链,带动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教育、医疗模式创新和社区养老产业的升级。通过企云通系统集成,还将形成虚拟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等全方位服务。
另据了解,银川中兴大数据中心,由中兴集团、东旭集团合作建设,规划建设2万平米,1万组服务器,存储可达EB级。大数据中心将充分发挥云存储和大数据的作用,建立大数据分析、挖掘系统,利用云计算,将采集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研判、预判的建议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