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计量供热面积将超3成
(来源:每日新报)
为促进本市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目标,昨天本市发布《天津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4年开始,凡本市新建示范小城镇、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执行本市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本市建设绿色建筑360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10个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规模化绿色建筑项目。到2014年底绿色建筑开工面积占当年新开工建筑面积的20%,到2015年底达到30%。
加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供热源及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到2017年底完成本市4400万平方米具有改造价值的非节能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其中到2015年底完成200万平方米大板楼改造,到2017年底完成4200万平方米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改造。到2015年底,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本市将积极发展浅层地热能、太阳能、污水能、深层地热梯级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到2015年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4500万平方米,占同期建设的30%以上。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到2015年底,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超过全市集中供热总面积的30%。绿色农房建设。到2015年底,新建、改建绿色农房30万平方米。
截至2014年7月1日,本市新建示范小城镇、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项目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积极推进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稳步推进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的应用。支持公共建筑多工况综合用能。到2015年底,建设20个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示范区。
各相关区县在实施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时应当同步完成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14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改造900万平方米,大板楼改造140万平方米;2015年至2017年,每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改造900万平方米。确保供热能耗每年下降4%。对不节能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商业、医院、学校、星级酒店、写字楼、文化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到2015年底,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确保实现公共建筑运行能耗每年下降2%的目标。
至“十二五”末完成2400万平方米供热系统改造任务,使热源和热网的供热效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90%以上。根据供热负荷和热源的具体情况,优化能源利用,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力度,与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相结合,科学进行煤改燃,最大限度提高能源效率。
l 四川:成都发布首个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文件
(来源:四川日报)
6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市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文件——《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编制完成并发布实施。从今年起,成都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养老院、医院、学校等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基础配套设施及大型公共建筑将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预计该标准可在明年初实现强制执行。
《技术导则》包含了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等八个方面,多个亮点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保证相关单位按照技术标准执行,《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要点》同步实施,新建项目报建审查时,将按照“绿色建筑”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
截至2013年底,成都市共获得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评定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8个,其中三星级项目4个、二星级项目6个、一星级项目8个,拥有量位居西部前列,但总体来说,成都市的建筑业仍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东部沿海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工作目标,到2015年,成都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专家评说对房地产行业将带来什么影响?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总建筑师涂舸: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绿色建筑的成本会更高一些——比如需要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设计周期和设计费用可能会增加,审查和管理环节也会增加。但随着建筑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个增量成本会越来越少。
长期来看,绿色建筑的运行耗能会降低40%-60%。另外,绿色建筑提高了建筑品质,还会带来建筑的增值,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调查显示,获得绿色标识认证的建筑租金普遍提高30%-50%。所以,购房者和使用者认识到这些好处后,会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提升。 “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好在哪儿?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民:绿色建筑强调在自然状况下提高建筑的舒适度,比如自然通风效果更好、日照采光更佳,而且会减少建筑后期使用的费用,比如电费。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是高舒适度、低能耗运营、低成本维护。
另一方面,绿色建筑会通过各种设计,利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还可对部分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从而减少资源能耗。普通群众何时能享受到绿色利好?
成都市建委副巡视员补学东:市建委将对成都市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咨询机构等进行专题培训,使实际使用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绿色建筑发展形势、掌握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同时,在新建项目的报建审查中,增加绿色设计相关要求,如果方案达不到标准,就无法通过审查。
根据一般建筑项目建设周期,住宅设计过程大约6个月左右,常规住宅项目施工过程约2年左右,所以3年内不少市民就能住上绿色建筑,切身体会好处。
l 陕西:咸阳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工作
(来源: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
今年以来,咸阳市着力加快推进全市绿色建筑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发布了《咸阳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市绿色建筑占新增民用建筑比例达到20%以上,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0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5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节能示范住房1000户的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咸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相关政策与措施,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从2014年5月起,凡政府出资建设的机关、学校、车站、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社会出资建设的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宾馆、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小区,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及施工,未按标准要求执行的,将不予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建设主管部门不予竣工验收备案。
l 上海:确定绿色园区创建试点 到2016年争取建成50个示范园区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上海市确定今年将选择临港、金桥、漕河泾3个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园区创建试点,争取到2016年建成50个绿色示范产业园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据介绍,2014年度上海市的工业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以上,工业系统节能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6%。据透露,“十二五”前3年,上海市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已累计下降15%和16.25%,分别完成“十二五”目标进度的83%和74%。
上海今年将研究建立绿色产业园区指标评价体系,引导全市104个产业园区制定节能与综合利用政策,重点在园区组织推进十大重点示范工程,推进园区能级提升,为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提供标杆和示范。
此外,上海市还开展了大型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在线监测试点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包括市和区商场、饭店等100幢大型公共建筑的温度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工作,初步搭建了上海市大型公共建筑空调温度在线监控平台。
今夏,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节能执法工作能级,通过监测系统远程监测公共建筑室温,对公共建筑室温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公共建筑温度控制工作的建议和要求。
据悉,根据上海节能减排的目标,到“十二五”末,上海市级机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应下降10%。实际上,到去年底,上海市级机关已超额完成这项目标,纳入能耗统计考核的市级机关能耗总量实现零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节能标兵”。
l 河南:汝州推进太阳能浅层地热应用
(来源:中国建设报)
近日,河南省汝州市政府批准了由市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局制订的《汝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汝州市将以绿色建筑项目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可再生能源在城镇建筑中的应用,努力实现全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跨越,助力生态文明汝州建设。
根据方案要求,自2014年起,汝州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学校、医院等各类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车站、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可再生能源在城镇建筑中的应用,新增太阳能光热利用建筑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浅层地热能利用达到10万平方米。到2015年,全市新型墙材产能达到15亿标块,应用率达到98%以上。全市城镇新建建筑5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方案明确,加快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合理开发浅层地热能,加快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规模化应用。汝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围绕创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市)目标,认真落实国家、省市节能减排要求,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调整建筑用能结构为目的,以太阳能、浅层地能建筑一体化应用为重点,以示范县(市)和示范项目为载体,完善政策标准,加大科技创新,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制度措施保障,服务管理并重,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