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市300万平方米老建筑“穿新衣”
(来源:中国建设报)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今年哈尔滨市将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内主要实施装饰性节能改造,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东西大直街沿线,下辖市县主要实施一般性节能改造。各项工程实施完成后,将有效降低既有建筑的能耗,提升改造区域的建筑功能和景观环境,改善区域内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据介绍,我国目前共有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建筑耗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大幅度减少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还能直接改善和优化群众的居住环境,对当前城市大力治理雾霾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哈尔滨市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计划、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地方政府和百姓及物业供热单位等社会各方面需求,积极谋划和推进2014年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项目工作,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楼靓屋暖的生态环境。
贵州: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来源:环境生态网)
近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
《条例》共八章七十条,包括规划与建设、保护与治理、保障措施、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监督机制、法律责任等条款。《条例》将每年6月定为我省生态文明宣传月。
根据《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逐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和集约化,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产出率。开发区、产业园区应当加强循环化改造,实现产业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完善环境保护设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循环经济基地。
《条例》规定,对禁止开发区域,实行单位第一责任人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一票否决制;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单位及第一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一票否决制度和第一责任人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增加循环经济产业、清洁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新指标。实行单位第一责任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须占全省国土面积三成以上
《条例》规定,省政府应当根据相关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然资源使用上限和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并向社会公布。
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禁止开发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实行永久性保护,确保红线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以上。
各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必须每年向社会公布,定期公布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生态补偿金、生态文明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和内容等,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便利。
上海:实施新版住宅设计标准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和标准化信息网)
从今年6月1日起,上海新版《住宅设计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适用于今年6月1日以后提交建造方案的住宅,适度放宽了住宅朝向与间距等限制,新增多层住宅建筑应设置电梯的规定,同时对全装修房室内污染物限值作出了强制性规定。
新标准是国内首个适用于100米 150米超高层住宅的设计标准,对超高层避难作出了明确规定: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或45米,净面积应按3人/平方米计算,净高不得低于2.2米,同时还应设立消防电梯出口和独立的防烟设施,空调外机挂板也不能挂在室外。
同时,新标准要求多层住宅 4层 6层 应设电梯,并专门增加了“全装修房室内空气质量”内容。此外,新标准还明确,冬至日连续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新建住宅节能率必须达到60%以上,每户应分户设置电表,并规定了每户应控制的用电电量以及每人最高的日用水量。
安徽:合肥成产业化试点城市 首推绿色信贷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5月15日,第三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合肥市、北京市、绍兴市授予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此前已进入这一名单的城市还有深圳市和济南市。曾经同为试点城市的沈阳市于今年4月升级为“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2014年被视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元年。
试行商品房
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李正茂说,安徽省政府准备全省范围内出台鼓励政策。
5月11日,合肥市通过了住建部专家组关于其成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的评审。据悉,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工作导则,协助合肥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项目质量验收监管,建设好高质量的示范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是在5月7日的合肥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的。李正茂解释,《指导意见》赶在评审之前出来,也是评审通过的必要条件。
根据《指导意见》,产业化住宅项目全部实施全装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建设项目将逐年增加,鼓励采用整体厨卫、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成套技术。
安徽省自2012年之后先后开工建设了天门湖公租房、合肥经开区出口加工区和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公租房、滨湖桂园回迁安置房等12个建筑产业化项目,建筑面积已达160万平方米,其中2012年开工建设48万平方米,2013年开工建设116万平方米。2014年计划开工建设150万平方米。
目前,合肥推行住宅产业化从政府投资建设的廉租房、公租房项目开始试点,逐步向棚户区、回迁安置房、公益性项目和工业园区厂房拓展,并正在向商品房市场推进。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融侨与远大住工、中海地产与中建国际、保利地产与黑龙江宇辉集团已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首推最低首付优惠
合肥对开发商及购房者均采取了鼓励政策。
对于土地出让时未明确但开发建设单位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项目,在办理规划审批时,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但不超过装配式建筑各单体地上规划建筑面积之和的3%。上海亦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市政府提出,购买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商品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可按政策允许范围内最低首付比例执行。此前,住建部推行绿色建筑时亦鼓励给绿色建筑信贷优惠,但超过自身的权限难以真正落实。
江苏:盐城城南新区启动国内首个“微城市”试点
(来源:盐城晚报)
5月15日,城南新区与国家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部门,在盐城正式签约,共同推进“微城市”试点和“智慧金融城”建设。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中心主任丁有良表示,国内首个“微城市”试点工作启动后,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智慧城市创新联合实验室以及国内各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将积极参与其中,力争将城南新区“微城市”试点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微城市”发展典范。
“微城市”是城市探索新型发展道路过程中倡导均衡、持续发展的新概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微城市’试点工作,必将极大地促进信息化与城镇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城市转型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丁有良主任希望城南新区积极探索微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以“智慧金融城”建设为契机,带动全区金融乃至整体产业的提升和转型,走出产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转型同步协调并进的新路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树立典范。
“我们将全力以赴、通力合作,为把城南新区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智慧应用城市、全国一流的智慧产业发展基地作出积极的贡献。”城南新区党工委书记周键云介绍说,作为智慧城市试点城区,城南新区将通过聚龙湖周边微城市试点区域的建设和引导,实现政务、民生、产业各领域比较广泛的智慧应用,打造一批重点智慧应用示范工程,集聚一批智慧产业项目,探索一条具有“城南特色”的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据介绍,城南新区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按照“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积极打造智慧新城、生态新城、现代新城“特色三城”。去年初,该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区。此后,城南新区迅速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编制完成了智慧城南规划设计方案,并启动了智慧小区、智慧政务、聚龙湖绿色建筑示范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初,国家住建部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初步选定在聚龙湖周边进行“微城市”试点,多次前来调研、考察,最终选择盐城金融城先行先试,以金融为主题,着力建设微城市发展综合体,树立智慧城市应用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