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建建筑实现百分之百“无障碍”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和标准化信息网)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了解到,广西所有新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既有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正在逐步实施。
广西各设区市去年结合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对城区主次道路无障碍行进线路和提示盲道进行了新建或维修。广西还大力地推进广场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维护,要求各设区市在新建广场无障碍设施建设及既有广场无障碍设施改造中,必须建有盲道、出入口坡化、设置无障碍标志牌和流动公厕(男女厕所各设一间残疾间),保证残疾人、老人、儿童等群体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使用、通行。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与自治区工业信息化委等4部门去年对全区14个设区市、县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具体目标:各地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等工程项目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做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覆盖,并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既有建筑改造范围。
据该厅标准定额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广西从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入手,在强化源头监督的同时,抓好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动态监管,切实保障无障碍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四川:绿色施工评价验收工作有据可依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和标准化信息网)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多家单位编制的地方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与验收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于近日通过审查,即将发布实施。
此次审查委员会由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部门、科研院所和学校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审查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规程》是在总结四川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编写规范、内容完整、数据可靠、资料翔实、表述简明准确,具有可操作性,对进一步规范全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和验收工作、促进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规程》是全国第一本关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与验收的地方标准,贯彻落实了建设工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规范绿色施工的实施、评价与验收工作,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程》的实施,将推动四川省建筑施工企业由不注重环境的施工方式向绿色施工方式转变,也为全省绿色施工评价和验收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符合地方实际的执行标准。
山东: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成立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和标准化信息网)
日前,山东省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章程(修改草案),并表决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和负责人。
该委员会领导表示,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将严格履行协会职责,规范执业行为,弘扬职业道德,搭建政企交流的新平台,促进济南市绿色建筑的创新、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更加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当好政府主管部门的“思想库”、“智囊团”。
江苏:海门推行绿色建筑技术 全面建设低碳生态新城
(来源:新民网)
“绿色建筑是真正意义上增值保值的建筑,海门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先试先行做出了表率。”19日,由住建部主办的低碳生态城镇与绿色建筑高峰论坛在江苏海门举行。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在受访时说。
海门市市长杨曹明说,作为建筑之乡,海门目前集聚了一定的绿色建筑技术,包括中国建筑[-1.02% 资金 研报]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QL结构体系新技术、龙信建设与高等院所联合开发的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中南建设[-1.91% 资金 研报]研发的被动节能建筑设计、南通三建与德国能源署合作开发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等。今年年初,海门正式申报“中德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走绿色低碳生态发展道路,以绿色规划引领低碳生态新城建设。
杨曹明表示,下阶段,海门将高起点编制包括城区生态风貌、绿色交通、水资源利用、智慧城区等在内的多个专项规划,之后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全力打造低碳生态新城,全面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
广东:碳市场进行第四次配额有偿发放竞价活动
(来源:广东建设报)
据了解,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粤府令第197号) 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2015年度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发放的委托函》(粤发改资环函〔2013〕3609号),受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4月17日进行了第四次配额有偿发放竞价活动,发放量为307.1116万吨,剩余配额将在5月5日发放。纳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内的控排企业和新建项目企业、其他自愿申请纳入配额管理的排放企业都可以成为竞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