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绿建CHANGSHA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两型路上走出“长沙模式”
时间:2013-09-09 作者:gbcs 点击:

  负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使命,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是以改革为内容,目标是解决问题、探索实践,为全国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提供新经验、作出新示范。

  自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长沙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取得良好成效:节能减排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关键领域改革逐步深入,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被国家发改委誉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沙模式”。

  “两型社会”建设,不仅“看上去很美”,而且诱人前景已经展现。如今,长沙市民欣喜地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事物都打上了“两型”的印记——农村环境整治已经走出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困境,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各种废弃物变为“城市矿山”被重新利用,公交车不用再“喝”油“吐”气了……

  长沙,这座被寄予厚望的城市,正在省委、省政府“六个走在前列”的号角声中奋力前行。

  城乡环境-长沙县3年1.2亿开展连片综合整治

  【两型探索】

  “现在白天终于可以打开窗户了,晚上可以开电灯了。”昨日,曾经的养猪大户叶前进望着家门口“又回来了”的青山绿水,感慨万分地说。

  长沙县是湖南乃至全国有名的养猪大县。数据显示,2007年长沙县生猪年出栏228万头,2008年达375.5万头,一度成为“全国第二大生猪调出大县”,养猪收入几乎占到了当时农业总收入的50%。叶前进所在的古华山村,几乎家家养猪。养猪给农民带来了收入,但是高密度的生猪养殖、低层次的污染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长沙县发改局曾对古华山村进行专门调查,与年存栏10万头生猪相对应的是,猪粪便产生的氨氮含量超标11倍,超出土地等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15倍,整个古华山村臭味弥漫,一到夏天蚊子到处飞,晚上在家里连电灯都不敢开。

  “决不能以牺牲COD(化学需氧量)换取GDP!”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的话语掷地有声。一场以生猪养殖污染为整治重点的农村环境保卫战在长沙县打响。

  长沙县委、县政府将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纳入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范畴,而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考核板块。经过探索和实践,长沙县因地制宜成功推行三种治污模式:对养殖密集区域推广经济实用的“改栏”模式;对中小型养殖户采用“猪—沼—果(渔、菜)”或室外生物发酵垫料饲养等种养平衡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对大型规模养殖场均采用工业化治理模式,在路口镇、金井镇、福临镇建设3个有机肥料加工厂,进而达到室外零排放的效果。

  【两型聚焦】

  长沙县始终坚持“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的发展理念。近年来,长沙县大力整治城乡环境,致力于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在全县开展了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工业化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转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长沙县实现了用1%的土地资源创造了90%的社会财富,99%的生态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杨懿文介绍,近3年来,长沙县投入1.2亿元在12个镇55个项目村开展连片综合整治。3年新建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2.54万座,累计达到5万座,建设集中居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2座;全县农村共配置垃圾桶18万个、垃圾收集池4.2万余座;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通水试运行。

  【两型点评】

  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长沙模式”的突出亮点在于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打造宜居的城乡环境,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污水处理-洋湖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污水

  【两型探索】

  在洋湖湿地公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污水处理厂——洋湖再生水厂,它在湖南首次利用生态技术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其运营成本比传统工业化污水处理厂节约70%。

  走进洋湖水厂的人工湿地,仿佛来到了一片绿色世界。这里种满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有黄叶美人蕉、香蒲、菖蒲……这些植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系非常发达。工作人员介绍,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吸附污水中有机质的能力就越强。

  “经过3个植物塘和12块人工湿地的净化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长沙先导洋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危建新介绍,“植物的根系可对氮和磷进行吸收,使污水得到净化。人工湿地里的微生物系统则可以分解有机物。”

  入水口的污水发黑发臭,而出水口的水质则干净清澈。“经过自然湿地进一步净化,污水可以达到地表三类水、景观用水标准。”洋湖水厂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相对传统的工业法处理生活污水,一是投资比较少,二是运营成本低,比传统的工业化污水厂节约70%。可以说,这里构建的,是一个不耗能的生态净化系统。

  洋湖再生水厂处理完的水将用于何处?据介绍,其中一部分用于自然湿地补水,另一部分则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马桶冲洗等。目前,洋湖再生水厂每天为洋湖湿地公园提供景观用水约2万吨。

  【两型聚焦】

  21世纪最宝贵的是生态环境。长沙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在开发建设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环境治理中谋求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街道干净了,空气好转了,江河更清了,城市更漂亮了,这是长沙市民近年来的直观感受。而直接的数据则显示:近5年长沙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7个,推进96个排污口截污改造,关停搬迁130家涉水污染企业,污水排放实现全截污、全收集、全处理,2012年污水处理能力达16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3%。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主要江河湖实行定期监测,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达64%,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湘江出境水质常年优于入境水质。

  【两型点评】

  长沙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在开发建设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环境治理中谋求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长沙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循环经济-宁乡经开区“探路”再制造领域

  【两型探索】

  在国家级宁乡经开区的蓝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各种各样的废弃物有一个新名称——“城市矿山”,经过提炼、再加工,它们便会被制成新的金属制品;在一墙之隔的格力再制造产业基地,工人可以用自动切割机对废旧电视机的玻屏与玻锥进行完整分离……这些,在宁乡经开区被称为再生资源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是缓解本地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宁乡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海波介绍,作为“两型示范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形成了五个区域循环经济链条。一是“酒渣、酱渣、薯渣-生物肥料、饲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食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针对园区食品主要企业产生的酱渣、酒渣和薯渣等废料,有针对性地引进饲料、生物肥料企业,园区饲料企业利用废渣进行饲料生产,每吨成本节约200元,年增加收入5000万元;二是工程机械、家电、药械、机床、汽车零部件五大类机电再制造产业链;三是住宅产业化节能环保等新材料产业链。以远大住工为龙头,按照“住宅工业园+住宅示范园”的“两园”发展模式,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全力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的工业化建筑;四是园区热电厂废渣、废水资源再利用产业链;五是废旧电池回收再生循环产业链。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绿色循环再生后的资源性产品,包括硫酸镍、氯化钴、镍钴锰酸锂、电池级四氧化三钴、镍铁合金等,正是园区海纳新材料、雅城新材料、佳飞新材料等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的原材料。

  【两型聚焦】

  担当再制造领域“探路者”。长沙以宁乡经开区、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为依托,建设再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完善逆向物流和旧件回收体系,着力提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机床、轨道交通设备、医药器械、高档数码产品、家电等七大再制造能力,“十二五”期内规划项目70多个,规划产值170亿元。

  【两型点评】

  低消耗的发展,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最有效的是从节约资源做起。“长沙模式”的核心内容在于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两型公交-长沙首批纯电动公交车上路

  【两型探索】

  今年7月16日,长沙市首批30台比亚迪K9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年内还将有70台这种大巴车陆续上路,为长沙市民出行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位于长沙汽车东站的60个电动汽车充电台(桩)也开始启用,标志着长沙“两型”公交迈上新台阶。

  以103路纯电动公交车为例,从外表看,这种长12米的纯电动公交车与其他普通公交车没有两样,走进车厢,4个车轮上方的4组硕大的电池十分显眼。虽然外面闷热难当,但车厢内良好的空调效果,让人顿感凉爽。车辆开动后,没有普通公交车行驶时发出的较大噪声,车厢内乘客相互间的交谈声听得十分真切。据司机介绍,这种纯电动公交车最高车速可达80公里/小时,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200多公里。

  比亚迪K9纯电动客车,是一款真正低能耗、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两型”节能产品。就经济效益而言,比亚迪纯电动大巴K9年使用成本约为5.62万元(电价:0.6元/度,电耗:130度/百公里,运营里程:200公里/天),而燃油大巴的年使用成本约需20.3万元(油价:7.62元/升,油耗:37升/百公里,运营里程:200公里/天),使用纯电动大巴K9年均可节省费用14.68万元,在公交车8年使用车限中,总费用可节省117.5万元。

  更可贵的是,比亚迪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零排放、无污染,环保节能效果显著,将一辆燃油大巴换成电动大巴,每年可减少城市二氧化碳排放60吨,减少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尾气排放近26.6万立方米。

  【两型聚焦】

  作为全国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之一,长沙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市场推广,对纯电动车补贴50万元/辆,加上国家的50万元节能补贴,一台售价200万元的纯电动公交车,企业只需支付100万元。2012年,长沙公交企业与比亚迪签订100辆纯电动大巴采购合同。今后,将有更多的零排放、无污染、经济环保的纯电动公交车穿梭在长沙的大街上,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为了加快纯电动车的推广发展,今年内长沙还将在东方红和三汊矶公交首末站建两处充电场地,“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建12处充电场地。

  【两型点评】

  “长沙模式”的根本动力在于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

Copyright © 2012 长沙绿建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6257号
地址:长沙市韶山中路438号璟泰楼5楼
电话:0731-85786665 传真:0731-85786656 邮箱:hr@gb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