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绿建CHANGSHA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低碳城市建设要立足本土
时间:2013-09-09 作者:gbcs 点击:

  从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生态城市概念,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时至今日,国内许多城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构想或实践从未停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如保定、上海、北京、杭州、无锡、芜湖、德州、珠海、深圳、厦门、成都、重庆、武汉、南昌、贵阳、吉林、哈尔滨等。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低碳”似乎成为当下形容城市最时髦的词语。

  一些城市在努力探索生态低碳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树立了良好样板。比如保定的太阳能之城和上海世博园区从选址、规划到建设、运营都贯穿了低碳理念,杭州、无锡等地也陆续出台了衡量生态低碳城市的标准。

  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真正实现零排放的城市,发展生态低碳城市,世界上其他国家与中国一样,都处在探索阶段。但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比我们更成熟、技术研发得更早、资源更加丰富、人口更少,而且在一些小城市里,倡导并实施生态低碳理念、应用高科技环保节能材料更加容易。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宜照抄照搬欧洲甚至美国的经验,还是应该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市情、立足于本地居民的意愿和未来。

  我们要学习的是先进的理念,而不是某一个做法或者某一项具体政策。比如,欧洲很多城市选择种草坪,那是因为欧洲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适宜草和植被生长,草坪种植的灌溉成本很低。而中国地域辽阔,通过种草提高绿化率的方式不能轻易搬到中国的各个城市中。

  了解大自然赋予本地的禀赋和优势,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和优秀的文化,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比如有专家指出,很多城市在重视节能减排的同时却忽视了吸收已排出的二氧化碳同样很重要。吸收碳最好的主体就是大自然,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再比如雨水排涝,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绿色设施,而不是仅仅依靠人工这种“灰色”设施。要充分利用土地的自净能力,将草坪修建在低于路面的位置,再通过简易的技术改造,将土壤吸收不了的雨水在地下储存起来,争取用小低碳解决大问题。观念转变了,还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政府和市场可以筹备的资金以及充分估量生态低碳需要投入的成本,通过比较和平衡测算,制定出可比较的方案,才能让城市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opyright © 2012 长沙绿建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6257号
地址:长沙市韶山中路438号璟泰楼5楼
电话:0731-85786665 传真:0731-85786656 邮箱:hr@gb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