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鼓励推行节能环保材料 已获批的新型建材可不用重复评估
近日,市建委传来消息,湖北省建筑节能产品与新型墙体材料管理新政已经出台,规定已获批的新型建材可不再接受重复评估认证。
新政规定,凡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生产或使用的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技术、工艺,各级住建部门及管理机构不再组织鉴定、评估、认证,也不颁发推广证书和列入推广目录。
据悉,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黄石市城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凡政府投资的居住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目前已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去年黄石市共新建绿色建筑12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居住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当年新增建筑节能能力2.72万吨标煤。
广西:桂林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研讨会顺利召开
近日,桂林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主题研讨会在桂林市住建局召开。桂林市住建局、国土局、规划局、房产局以及桂林市房地产业协会等部门的领导与专家近百人与会。
此次会议就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行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桂林市绿色建筑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者还就桂林市发展绿色建筑行动实施的相关问题做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桂林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但要结合桂林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桂林且有桂林特色的绿色建筑。
北京:新建绿地必须配集雨设施
曾有数据统计显示,北京汛期有80%以上的雨水未得到有效利用,每年仅规划市区就有2.81亿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从今年下半年起,有没有集雨、节水设施成为本市审批绿化工程的硬性指标。
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林地、绿地,在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过程中,均要统筹安排节水集雨和再生水利用措施。把集雨作为绿化工程的强制性要求,这在本市历史上还是首次。首批集雨型绿地示范工程目前已在建设中。
收雨水扩容“地下水库”
朝阳望京桥西,占地38.6公顷的望和公园绿地今年下半年开工。这也是本市今年两大集雨型绿地示范点之一。
公园南园有一大片干涸的洼地,名为“雨水花园”。正值初冬,草木已经逐渐枯萎。
“夏天来看,就大不一样了!”公园的设计人员告诉记者,“雨水花园”是为公园集雨而建。这里地势低,利于集水,当夏天雨量充沛的时候,园子里的雨水会自动汇流到这里,形成水面。夏季,岸边有大片的鸢尾、菖蒲等耐水湿植物,这样一来,“雨水花园”的景观就会完美呈现。
“雨水花园”不仅仅是为公园造景,它还有涵养地下水源的作用。雨季的天上来水,通过洼地自然回渗到地下,为“地下水库”扩容。
这样的“雨水花园”在望和公园有10多处。同时,园子里还应用了透水铺装、渗水井、表流湿地等类型丰富的雨水利用技术。
设计人员介绍,望和公园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成后,普通降雨基本可实现市政零排放目标。当遭遇极端天气时,来不及消纳的雨水可以通过和渗水井相连的市政管线向外排放。
三年一遇降雨不再外排
与望和公园同步建设的,还有六里桥城市休闲公园。这两座公园将率先成为本市的集雨型绿地示范工程。
“过去,建绿地有没有配套集雨设施,没有明确要求。但从今年开始,这已经变成了一项硬性规定。”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水集雨型绿地和林地建设的意见》,节水集雨从过去的指导性要求变为强制措施,如果没有相关配套设施,工程不予审批。
集雨设施因地而异,在一定降雨量下,实现雨水的就地消纳。在中心城镇,绿地里的集雨设施,还能大大减轻市政排水管线的压力。
根据绿地系统规划,本市将逐步推进节水型绿地和林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城镇绿地三年一遇降雨不外排;平原地区80%的林地能完全消纳五年一遇降雨,山区20%的林地可以完全消纳两年一遇降雨,有条件的林地绿地还能适当消纳绿地、林地范围以外一定量的屋面广场径流雨水。
景观水面不许用地下水
用足雨水的同时,还要利用好再生水。“有条件的绿地、林地要全部使用再生水灌溉。”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排水集团等多个部门协作,市园林绿化局今后几年要大力推进绿地、林地周边再生水干管和末梢管道的建设,努力使再生水成为城市绿地灌溉的主要水源,减少对新鲜自来水的应用。
对于新建的各类公园来说,如果要设计景观水面,必须结合再生水和集雨设施进行考虑。没有再生水资源或集雨量达不到要求的,不允许建设景观水面。原则上不允许利用自来水和抽取地下水建设景观水面。
另外,新建绿地、林地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优先考虑节水耐旱的乡土植物。漂亮但费水的冷季型草坪,今后不再鼓励大面积种植。
新疆:国家预拨2.5亿奖励资金助乌市建设节能减排项目
今年初,国家预拨了2.5亿元奖励资金,支持乌鲁木齐建设一批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把天变得更蓝、城市变得更美。
这笔资金,是对乌鲁木齐市节能减排取得成绩的奖励,也是对乌鲁木齐市作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的支持。
去年,乌鲁木齐入选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今后3年将获得中央财政15亿元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奖励基金。
在国家支持下,预计到2015年末,乌鲁木齐市单位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4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去年下降1.80%,氨氮排放量比去年下降1.80%,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去年下降4.30%,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去年下降3.80%。
去年,乌鲁木齐市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创下历年来最好成绩。
对乌鲁木齐市民来说,“抬头不见蓝天、进门先擦桌椅”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今的乌鲁木齐,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这源于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每个领域推广节能,营造了全民节能减排的大环境。
市发改委作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各部门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
据了解,工业领域能耗占全市能源消耗量的75%左右。首府完成了对全市71家重点耗能企业的现场节能监察。
“新的工业项目,不符合能耗强度要求的,绝不能开工。”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副处长胡文玲说,既有工业项目,执行严厉的节能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能措施。
为达到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红雁池电厂相继投入1.7亿元,对电厂的四台机组进行脱硝改造,改造后,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9740吨。该电厂环保技改办主任金志国说,“脱硝之前锅炉燃烧出来的烟气,氮氧化物的含量大概在400毫克,现在氮氧化物降到了50毫克,降低的幅度比较大。”
在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每个领域,都有严格的节能标准。
例如,在建筑领域,执行新建公共建筑节能65%、居住建筑节能75%的强制标准;在交通领域,优化公交线网,推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在商业领域,普遍使用节能灯、感应式水龙头等。
节能减排取得了成绩。乌鲁木齐成功申报了全疆唯一的国家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还成为全疆唯一的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全疆唯一的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全疆第一个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等。乌鲁木齐通过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出全疆多个“第一”。
去年,乌鲁木齐市“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四项任务已有三项超额完成。2015年完成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3%的目标,不难实现。
今年,还将成立乌鲁木齐市全社会节能监察局,保护好节能减排的成果,并将节能减排作为长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