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用建筑不符合节能标准不得竣工验收
为杜绝新建高能耗建筑,日前,云南省发改委、省住建厅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新建建筑要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验收规范的民用建筑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量占建筑领域能源消耗比例达到15%以上。温和气候区新建建筑要全部达到低能耗标准,单位建筑面积实际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气候区新建绿色建筑全部达到低能耗标准,全省低能耗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40%。
《实施意见》要求,民用建筑的节能性能等信息要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在商品房销售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验收规范的民用建筑不得进行竣工验收。自2015年起,凡新建建筑未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经能效测评为高能耗建筑的,将对项目能耗数据和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审图机构等信息予以曝光。此外,我省还将开展建筑能效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自2015年起,全省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节能综合改造并申请财政支持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家级或省级节能示范工程和绿色建筑等4类建筑必须进行建筑能效测评。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昆明市内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执行1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湖北:2014年共44个项目获绿色建筑星级标识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降低建筑能耗一直是节能工作中的重头戏。从湖北省住建厅获悉,湖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和取得星级标识的绿色建筑面积共计2257.98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2014年,湖北省县以上城市城区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保持100%,施工阶段执行率达到98.3%。据初步测算,全年新增建筑节能能力70万吨标准煤。44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同比增长141.9%,总建筑面积363.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4%。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1776项,建筑面积1894.42万平方米。全省新墙材产量占比达到84%,新墙材应用率达到90%。
据湖北省住建厅介绍,全省各地已形成了法规政策强制推动与市场化驱动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机制。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房地产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促进绿色建筑向普及化方向发展。
安徽:国内首家复合型供热供冷项目在合肥正式启动
从合肥热电集团获悉,国内首家复合型能源利用项目—滨湖核心区区域集中供热供冷项目近日已正式在肥启动。项目建成投运后,在滨湖新区核心区采用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较采用传统分散式空调系统,一年能够为滨湖新区减少碳排放量80833.2吨,相当于培育了3322亩森林。
据悉,该项目将充分利用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冰蓄冷、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以及市政热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占50%以上,其他清洁能源占40%,市政能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有效保障项目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项目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以及因地制宜的复合型能源利用形式在国内均属于领先地位。作为生态、节能、环保项目,其建成投运后,将为“生态滨湖”建设提供重要的清洁能源保障,也是中美合作低碳示范区的重要工程,采用该能源的建筑可达到绿建三星标准。
据了解,目前上海、广州等地已有区域能源利用项目,但能源利用形式单一。滨湖复合型能源利用项目采用多种能源相互补充的形式,并充分利用滨湖核心区的绿地,采用地下和半地下的建设方式,融入滨湖的总体的环境中,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体化。具有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安全可靠、运维保障等优势,同时,能够使可再生能源得到规模化应用、使用户减少机房建筑投入、降低区域内配电和燃气用量压力,通过取消空调室外机、冷却塔等空调设施,改善建筑外观、美化城市形象等作用。
项目总投资约为7亿元,通过样本用户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如果采用该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能够减少用户的32.69%的初投资费用和29.89%的空调年运行费用,用户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根据调研,滨湖新区核心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潜在的建筑使用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米,本项目一期规划300—5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运后,在滨湖新区核心区采用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较采用传统分散式空调系统,一年能够为滨湖新区减少碳排放量80833.2吨,相当于培育了3322亩森林。同时,取消了大量的空调室外机及用户端冷却塔,能够消除区域热岛效应,使该区域夏季环境温度降低1-2℃。该项目将有效提升区域生态品质,充分体现了生态、和谐、环保、减排的生态城市理念。
同时,项目采用的冰蓄冷技术,对国家电网具有一定的削峰填谷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项目建成后,将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国家级典范。
山东:日照绿色建筑实现新突破
从日照市住建局获悉,日照已建成节能建筑1760万平方米,节能设计标准在设计阶段执行率达到100%。
近年来,日照市绿色建筑发展实现了新突破。日照市图书馆等5个项目30多万平方米获得二星级建筑设计标识,日照机场航站楼等5个项目30万平方米正在进行绿色建筑项目设计。同时,住建局节能科技科还积极探索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建设,山水龙庭项目是山东省首个中德合作“被动式房屋”示范项目和住建部2014年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已被列入全省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能源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也是节能建筑的其中一部分。2011年,日照市被确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争引到国家财政补助资金6000万元,目前已落实示范项目共108个476.73万平方米,已完成268.16万平方米。
同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以来,市区已完成太阳能光热、地源热泵、海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建筑面积约达400多万平方米,其中浅层地热建筑应用59万平方米。
此外,日照市还注重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力度。2014年,公建节能改造和节能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完成了24万平方米公建节能改造,建设了市级节能监测数据中心和41个节能监测子系统,实现公建能耗动态监测面积107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