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绿色建筑行动实施细则
近日,《四川省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出台。
《细则》明确,到2017年,四川省建立基本完善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产业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完备的绿色建筑发展推广机制;建立完善的省级能耗监测平台,对国家机关、大型公共建筑等典型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
《细则》规定,要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要加强公共建筑的节能检测和验收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和四川省地方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51/5033-2014)对公共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节能要求进行施工质量监管和验收。要建立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产业。在各类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要优先使用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材。
《细则》规定,要因地制宜建立绿色建筑在财政、税收、国土及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奖励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奖励。对依照《细则》要求、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的项目,要严格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在建设工程项目土地出让、规划审批、立项审查、项目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工程监理、验收备案等各环节,要严格执行绿色建筑相关强制性标准和管理规定。特别是对在建设用地出让阶段和编制出让文件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将绿色建筑发展指标纳入建设用地出让规划条件,予以明确。在项目规划阶段,应当将绿色建筑发展指标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环节。
《细则》还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出具、核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或规划许可指标中明确绿色建筑等级标准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
山东:东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通过评审
12月26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济南组织召开《东营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专家评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等6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东营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与顶层设计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东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内容齐全、完整、规范,设计围绕建设“生态东营、智慧东营、幸福东营”的战略部署,以“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为突破方向,以一系列智慧应用项目为重要支撑,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符合国家智慧城市的政策导向,能够满足东营市未来城市发展需求。顶层设计先进可行,技术路线领先,资金预算合理,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东营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提出了“依托实际、高效集约、统一发展”的基本原则,勾勒了“生态东营、智慧东营、幸福东营”的美好愿景,明确了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间的目标任务,在实现途径与方式方法中着重指出,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专项领域向更高技术水平迈进,理顺并畅通体制机制,积极稳妥的解决好信息资源分散与基础网络设施重复建设等现实问题,通过设计优化,搭建起统一的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形成新的聚合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与高效集约的应用延伸支撑体系,不断促进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与更深层次的综合利用、高效利用,以期实现信息化与全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最大化的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东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了全市统一的信息数据资源体系、统一的感知设备体系、统一的基础网络体系、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统一的政务综合服务门户、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统一的组织实施保障体系等8大体系建设框架,确立了打造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型、服务型高效政府的主旨要义,围绕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与运行、民生与服务、产业与经济等方面规划设计了十余项重点专项智慧应用工程。
东营智慧城市建设,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加快构建以市民需求为中心,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服务体系,形成信息化与城市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城市管理、居民生活以及公共服务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到2017年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2020年初步建成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智慧东营、生态东营”。
湖北:武汉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园明年投产 总占地1080亩
墙壁、阳台、楼梯在工厂里提前造好,运到现场直接拼装成房子,这样的梦想渐行渐近。从中建三局获悉,7月,由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武汉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工程,将竣工投产,新型预制混凝土构件将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工地上。
该产业园位于新洲阳逻开发区,总占地1080亩,是集构件厂、钢结构加工厂、机电设备安装数字化加工厂、装配式装饰部品厂、临时设施制造厂、技术研发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该产业园定位为中南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计划在2018年形成年产200万平方米以上的生产能力。
据介绍,与传统施工相比,工业化施工方法可使现场工人减少约50%,综合工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大幅减少扬尘、噪音。中建三局将以建筑产业园为起点,吸引上下游相关产业入驻,搭建产融结合平台。公司希望未来以工业化方式,参与保障房建设和武汉市城市改造项目,目前正在对江夏金口新城、东西湖区将军街旧城改造和新洲阳逻之星城市改造等项目开展前期论证。
北京:全面启动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
为加快完成北京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配置,构建能源计量、能耗在线监测、能耗智能化管控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节能减碳管理体系,促进重点用能单位科学合理用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切实提高节能减碳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日前,北京市发布了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制定完善能源计量标准体系及操作规范、推进能源计量器具完善配置和智能化升级、建立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建成一批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建设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北京)等五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15年完成全市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579家重点用能单位的水、电、气、热一、二级计量器具的完善配置和智能化升级工作,在全国起到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为建设智慧型城市提供基础支撑。
方案还明确了支持政策,对按规定完成重点用能单位一级计量器具配置的能源供应单位,以及按规定完成本单位二级计量器具配置的重点用能单位,北京市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项目竣工验收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均为计量器具购置费与安装费之和的30%(安装费按照器具购置费的5%来计算),配套资金由能源供应单位和重点用能单位分别负责落实。